月经不调?别大意!你的身体可能在“报警”

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        在线预约 | 在线咨询

  每个女生都有一位“每月访客”——月经。它是否规律,其实是身体内分泌和生殖健康的“晴雨表”。但生活中,“月经不调”似乎成了常见问题:周期忽长忽短、经量时多时少、痛经到直不起腰……到底哪些情况算“不调”?又该怎么调理?今天就来好好聊聊。

  先搞懂:什么是“正常月经”?

  别被“28天周期”绑架!正常月经其实有不小的弹性:

  - 周期:21-35天都是正常范围,偶尔提前或推迟7天内也无需紧张。

  - 经期:一般3-7天,超过7天算经期延长,少于2天可能是经量过少。

  - 经量:每次总出血量20-60ml(大概每天换3-5片卫生巾),超过80ml算月经过多(比如1小时湿透1片卫生巾),少于5ml则为过少。

  如果连续3个周期以上不符合上述标准,或伴随严重痛经、经期大出血、非经期出血等,就要警惕“月经不调”了。

  这些原因,可能让月经“乱了套”

  1. 内分泌失调:压力大、熬夜、过度节食减肥等,会打乱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平衡,导致雌激素、孕激素分泌紊乱,直接影响月经。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,就常表现为月经稀发、闭经。

  2. 器质性问题: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息肉、卵巢囊肿等,可能导致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;宫腔粘连则可能引发经量减少甚至闭经。

  3. 生活习惯“踩雷”:

  - 长期熬夜:影响褪黑素分泌,干扰激素节律;

  - 过度运动或节食:身体能量不足时,会“优先关闭”生殖功能,导致月经推迟或闭经;

  - 情绪波动大: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,会通过神经递质影响内分泌。

  调理月经,从这3件事做起

  1. 先排查“器质性问题”

  出现月经不调,别先盲目“调理”!建议及时去医院做妇科B超(看子宫、卵巢是否有异常)和性激素六项检查(月经第2-4天查,反映基础内分泌),明确是否有多囊、肌瘤等问题,再针对性治疗。

  2. 给生活习惯“纠错”

  - 吃好睡好:保持均衡饮食,别过度节食(每天至少摄入1200大卡),多吃富含铁、蛋白质的食物(瘦肉、鸡蛋、深绿色蔬菜);尽量23点前入睡,保证7-8小时睡眠。

  - 管理情绪和压力:试试冥想、瑜伽,或找朋友倾诉,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。

  - 适度运动:每周3-4次有氧运动(快走、游泳等),每次30分钟即可,避免过度剧烈运动。

  3. 对症缓解不适

  - 痛经:如果是原发性痛经(无器质性问题),经期可热敷小腹,疼痛难忍时在医生指导下吃布洛芬(抑制前列腺素,减少疼痛);

  - 经量少/推迟:排除疾病后,可通过规律作息、增加营养慢慢调整,别盲目吃“调经药”;

  - 经量多:避免经期剧烈运动,若伴随头晕、乏力,可能是贫血,需及时补充铁剂。

  月经就像身体的“信使”,它的变化在提醒我们关注健康。如果长期不调,别硬扛也别乱试偏方,及时就医、科学调理,才能让这位“访客”乖乖听话呀~

 

推荐阅读

more+